“解难题,搭平台,兴产业”院士专家资源能源调研活动在黔东南举行

  

为进一步助推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战略矿产资源高质量发展,建立院士专家指导交流长效机制,推动形成业务指导-平台交流-政企合作常态化格局,20241219-21日,受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邀请,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院士,西南科技大学董发勤教授带领专家组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和台江县考察指导。一同参与考察的还有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郭盛,西南科技大学边亮教授、周磊教授和郭铭博士。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是以苗族和侗族为主的多民族共融地区,近年来村超”“BA”的大火也体现了黔东南州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底蕴与旅游资源。黔东南州地形复杂,三面环山,东部低洼,拥有众多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黔东南州已发现矿种6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46种。重晶石、锑、玻璃用石英砂岩等优势矿种储量丰富,重晶石资源量更是居全国同类矿产资源储量州级地区排名之首。所以黔东南州富矿精开政策的顺利开展对我国西部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20日上午,胡瑞忠院士,董发勤教授一行考察了位于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的贵州其亚铝业有限公司赤泥综合利用、低品位矿项目点,其亚铝业工作人员为专家组详细介绍了矿产开发种类及尾矿处理难题,专家组针对赤泥、钡渣、矾渣等废渣利用上的技术瓶颈指出了开发废渣附属产品的可能性,并充分肯定了其亚铝业在废渣中提取金属镓等附属产品的产品转化技术。随后专家组前往基于铝、硅、稀土等黔东南优势特色矿产资源,进行生产加工的代表性企业,其亚铝业有限公司、贵州衡昌骏源有限公司和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考察了其金属及非金属矿产的产品转化现状,并提出政府-高校/研究所-企业三位一体共同开发研究关键矿产资源的建议。

    20日下午,专家组前往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参与座谈,黔东南州龙家胜副州长、潘文宏副秘书长热情接待了专家组一行,参加座谈的还有州各部门、相关县(市)、相关企业的正职、副职领导。州自然资源局、州工信局、州环保局及州科技局针对州矿产资源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五五规划思路、州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情况、矿产开采污染情况及政产学研用平台搭建情况向专家组进行了介绍,并提出矿产开发利用中在勘察条件、产业链构成、生态环境污染及多平台交流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胡瑞忠院士与董发勤教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多项建议。一是资源与环境统筹考虑,需基于州矿产资源特征,根据资源储量情况和省级重点支持方向,重点发展石英砂和重晶石精深加工产业,兼顾发展其他优势矿种产业,同时注意矿产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矿产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长产业链并提升创新水平,针对上游壮、中游弱、下游无的产业现状,加强上下游关联企业配套,提高高端产品供给水平。三是搭建矿产资源产学研平台,建立与贵州及贵州周边高校、科研院所长效合作机制,大力开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并拓展其应用领域。座谈会取得良好成效,对黔东南州未来矿产产业发展规划起到了重要指导意义。

    随后,专家组与台江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贾俊峰,台江县县委常委周泽东,州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罗传刚,县教育局副局长刘玮共同前往台江县民族中学参加地矿知识科普宣讲活动,专家组一行受到台江民中党委书记赖良才及校长谢树亮的热烈欢迎。胡瑞忠院士作题为《关键矿产现状与展望》的科普报告,随后开展交流。此次科普活动为学生们打开了探索地质科学的新视野,激发了他们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也为台江民中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

    在本次考察中,专家组针对黔东南州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相关产业链的构建提出了宝贵意见、深入剖析了矿产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为该地区的招商引资思路提出了重要建议,对推动我国西部矿产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撰文/郭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