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质新高度,地学科普新使命——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广泛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的通知》要求,持续弘扬科学和科学家精神,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密切协同,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于20259月期间,以科学素质新高度,地学科普新使命为行动指引,精心策划并成功组织了贯穿全月的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由学会统筹主导,充分发挥各专业(工作)委员会、理事单位的核心力量,广泛联动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及地方科协,活动范围覆盖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兰州、西宁、贵阳、福州、青岛、徐州、连云港、唐山、渭南、绵阳等多个城市,通过主场嘉年华、专题讲座、实地考察、实验室开放、线上展播、国际交流等多元形式,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地学科学盛宴。系列活动有效激发了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地球科学的兴趣与热爱,显著提升了公民科学素质,为构建社会化科普大格局、服务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了地学力量。

附:参与组织和承办单位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艺矿物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非金属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专业委员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水文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海洋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陨石及天体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长江大学

福州大学

贵州理工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

北京天文馆

上海天文馆

中国大洋样品馆

中国海洋学会

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

甘肃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

江苏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

民盟贵州省委

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喀斯特自然资源与绿色利用科普基地

水利部地下水保护重点实验室

世界钙华自然遗产研究与保护联盟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一、2025年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天地宝藏·四维科学嘉年华系列科普讲座

本次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由我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民盟贵州省委共同打造,推出天地宝藏·四维科学嘉年华系列科普讲座。活动围绕深空、深海、深地、深时四维主题,设置星际穿梭站”“深蓝直播间”“地球改造秀”“大地百宝箱四大单元,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12家科研重镇的8宝藏主讲人开展科普报告,内容涵盖宇宙探索、深海探测、大地构造、宝石鉴定与生态保护等领域,将深奥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大众语言。活动通过学会官方视频号、战略性关键金属科普平台”“哔哩哔哩”“科普时报”“蔻享学术等众多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累计吸引线上观众逾10万人次,点赞互动突破20万人次,实现了科研资源与公众科普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科普月活动赢得开门红

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科普活动

94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举办国际学生科普活动。来自北京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国际学生齐聚一堂,以沉浸式体验+深度解读的方式触摸地质科学魅力。活动精心打造三大核心体验环节:在博物馆参观中,科研人员与研究生组成的志愿团队围绕珍贵地质标本与国际学生展开深度交流;在实验室交流中,科研人员化身科普向导,不仅介绍仪器使用方法,更结合背后的科研故事,诠释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的意义;在所史馆参观中,通过史料、图片、实物等载体,系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事迹,让国际学生深刻感受地球科学和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风貌,搭建了未来国际合作交流的纽带。

三、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举办科普展、科普讲座等系列科普活动

9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走进西安高级中学举办科普进校园活动,在学校操场上向同学们展示了砗磲、树轮、洞穴石笋、矿物等各类科研样品,科研工作者结合展品传播科学知识,并设置了有奖答题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踊跃参与。

97日,在渭南市举办了岩说地芯渭河盆地深钻计划科普活动,约50余名小朋友和家长参与。活动开场由艾莉副研究员结合科普纪录片讲解科学目标,随后开展了充满互动性的彩泥模拟钻井取芯环节,并带领大家现场参观钻井平台、走进岩芯库观察真实岩芯样品、学习编录知识,最后以地心童画·彩绘渭河创意绘画工坊收尾,让参与者在实践中直观感受地质科研全过程。

四、贵州理工学院 开展线上线下系列科普活动

9月11日,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毛凯楠和杨巍两位老师带队,在校园外NW-SE向露头剖面(三叠系大冶组典型断层构造发育区)举办了“走进地球深时·解读地质构造”野外科普实践活动。活动采用“理论讲解+野外观察+动手实践+科学思辨”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涵盖地质罗盘使用技能培训、断层几何要素野外测量实操、构造运动学分析方法讲解等模块,有效提升了参与者的实践能力与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解。

五、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 开展标本展及科普讲座活动

913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成功举办时空胶囊——琥珀特展主题活动。活动分别在江苏省地质六队震旦纪地质陈列馆与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举办。内容包括:珍稀虫珀与世界各地琥珀标本的系统展陈;开展《时空胶囊——琥珀科普宣讲》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琥珀的成因与科学价值;设置观察站让参与者亲眼目睹琥珀内部奥秘,并组织他们亲手打磨琥珀原石、进行琥珀原石鉴别与知识问答。活动帮助参与者建立起从生命起源到中生代繁盛的连贯认知,被评价为一次有故事、有体系的高质量科普体验。

六、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开展户外展览、展厅参观、科普讲座等系列科普活动

9月13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联合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成功举办了2025年全国科普月盐湖科普对外开放日活动。活动吸引了西宁市22所中小学校的230余位中小学生和家长参与。内容分为五大板块:在岩石和盐类矿物标本展示区,一线科研工作者详细讲解矿物的形成过程与工业应用;在实验互动体验环节,科研人员指导同学们检测不同水体的酸碱度,模拟卤水蒸发结晶;参与者还参观了青海省盐湖地质与环境科研科普基地和青海盐湖所科技展厅;通过百余幅照片回顾了盐湖科研工作者的艰辛历程;最后通过室内报告与互动问答,加深了青少年对柴达木盆地盐湖形成、分类与资源分布的认知。活动营造了崇尚科学的家庭氛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了探索的种子。

七、福州大学 开展标本展科普宣传活动

910日至14日期间,福州大学地矿博物馆开展以认识地球、保护地球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月活动。活动期间,福州大学新生以及新生家长来到福州大学地矿博物馆及火山地质园进行参观学习。在林木森老师、李晓敏老师及多位学生志愿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人员认识了地球的诞生演化过程,了解了古生物化石、各类岩石、矿物晶体等相关内容。各位新生还通过数字互动魔墙体验了3D岩石矿物模型360度转动查看,增强了科普的趣味性。活动全面激发了当代大学生探索地球科学的兴趣,同时增强了保护地球、热爱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

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开展科普答题、科普讲座等系列科普活动

918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大学生科技协会社团服务中心联合地球科学俱乐部、天文爱好者协会、地学之光科普讲解队,在西区体育馆门口打造九月科普答题季:解锁地、天、环知识密码互动活动。三大社团展区各具特色:地球科学俱乐部带来水晶簇、孔雀石等珍稀矿标;地学之光科普讲解队创新推出矿物胶片奖品;天文爱好者协会则通过月球仪实操、星座塔罗牌解读吸引师生。活动现场设置互动答题环节,参与者可收获矿物标本、行星书签等战利品

91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学之光科普讲解队成员姜昕走进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开展《上天入地,地球化学》主题科普讲座。他从嫦娥六号月壤研究切入,结合顶级期刊成果,讲解了月壤中氦-3资源价值、月球火山活动史及大陆地壳成分等核心内容,让听众直观感受从月球到地球的地学探索脉络。

九、长江大学 开展公益宣讲、阅读交流会等系列科普活动

918日,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队在赵红静教授带领下,走进姚家林小学,开展以共筑防灾减灾,你我安全同在主题的公益宣讲活动。实践队成员李臣帅同学以认知解析实操检验为教学主线,通过图文展示、视频讲解、模型演示等多种形式,生动介绍了暴雨、地震等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前兆及应对措施。活动设置了有奖问答、应急情景模拟、灾害模型拼装等环节,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躲、跑、报、救等基本应急技能。

925日,举办阅见未来,防减地灾专业阅读交流会在武汉校区图书馆举行。特邀湖北省课程思政名师赵红静教授担任主讲,围绕红色领航·地灾防治·生态共护主题,结合经典教材《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Geology》展开深入讲解,并从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典型案例分析到防治技术的科学原理进行了系统阐述。在交流环节,来自多个专业的学生踊跃发言,围绕地质灾害预警技术等议题展开跨学科讨论。

十、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919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联合甘肃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在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中学成功举办了科普进校园活动。活动现场安排了两场专题讲座,分别由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李中平研究员和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向贤研究员主讲,报告题目为《地球上的气体资源与未来能源探索》和《地球上的油气渗漏及其资源环境意义》。报告内容通俗易懂且科学性强,既涵盖了气体地球化学的基础知识,又结合了当前国内外能源和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普及了地球气体资源相关知识,激发了近200名青少年对地学科学的浓厚兴趣,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陨石及天体化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举办月壤探秘陨石寻踪行星科普系列活动

9月20日,学会2025年度全国科普月核心活动之一—— “月壤探秘・陨石寻踪”行星科普之旅在北京天文馆和上海天文馆开启专场活动。

北京天文馆专场以近距离解锁月壤奥秘为核心:上午,观众通过显微镜近距离观察了厘米级粘结岩大颗粒、毫米级玄武岩颗粒、撞击玻璃、月壤粉末等形态的月壤样品,并通过机械臂“识面观壤”互动装置、X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演示、AR探月场景等沉浸式体验我国探月工程的技术实力;午后,观众佩戴3D眼镜观看了《奔向月球》科普影片;最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田恒次研究员带来“嫦娥五号月壤研究背后的故事”主题讲座。

上海天文馆承担“陨石寻踪”深度专场:活动中,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陈鸣研究员作了《寻觅地球撞击坑:解码陨石撞击历史》专题讲座;随后,上海天文馆副研究员杜芝茂对“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进行了专场导览,从现代科学、神话传说与历史记载等多维角度进行生动解读。两地活动共吸引数百名观众现场参与,线上各平台累计观看近万人次。

十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艺矿物学专业委员会 开展博物馆参观、科普讲座活动

923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艺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韩秀丽教授组织举办了以石头变宝贝:选冶探秘为主题的科普活动。来自华北理工大学一年级新生三十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参观华北理工大学矿石博物馆开始,通过对博物馆矿石矿物标本的详细讲解,使学生对矿产资源有了直观的认识。在科普讲座上,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王玲副教授给大家带来石头变宝贝:选冶探秘的报告,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各环节的技术工艺,使学生了解石头变宝贝的选冶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矿产资源安全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了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的热情。

十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举办线下互动、专家讲座、线上专栏等系列科普活动           

925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以“科创赋能 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月活动。丰富多彩的展品和互动项目吸引了广大在校学生和海淀区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大家共同领略了一场颇具特色的科普盛宴。现场摊位丰富多样,更有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团队成果展示,以及琳琅满目的原创科普文创作品,全方位呈现科创与科普的多元魅力。此外,学校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到线上”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活动,邀请国内知名科普专家王大鹏副研究员进校开讲座,海洋学院副教授由雪莲应邀到中关村中学双榆树校区进行由海登极的地球科学科普讲座,在学校官方视频号上开设“达地知根”专栏、推出系列科普视频。从前沿科技的互动体验,到科创成果的精彩展示,为大家搭建起了亲近科技、拥抱创新的桥梁。

十四、西南科技大学 举办综合体验式主题科普活动

925日至27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非金属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专业委员会、科普工作专委会、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举办了主题为感悟科学家精神,启航科学创新梦2025年度全国科普月活动。活动精心设计了矿物微生物钙华的递进式科普路径:同学们首先在环境与资源学院老师指导下见证矿物标本的瑰丽;随后于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借助显微镜亲手揭开洋葱表皮细胞的微观奥秘;最后在钙华展览馆,通过实地观察理解地质与生物协同作用的产物。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的沉浸式实践,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科学感知。同时,活动引导青少年体会科学家们是如何工作的,体验科学研究的实证、求实、探索与创新精神,深刻感悟科学家精神。

十五、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水文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开展主题科普讲座活动

926日上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水文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办了《地下水——我们的隐形水库》主题科普讲座。参加此次科普讲座的人员主要为北京部分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教师,活动主讲教师为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郭华明教授。讲座围绕认识利用保护三个层次展开,首先介绍了地下水的基本概念、赋存形式与补径排过程;其次阐释地下水在供水、农业、生态与地质环境中的关键作用;最后解析过量开采致地面沉降、水质污染来源及迁移转化机理,介绍相关研究方法,并结合典型污染案例讨论地下水脆弱性与保护利用策略。参会者加深了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安全的认识,增强了节水护水意识。本次主题讲座获得广泛关注,已被多家校园媒体报道与转发。

十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海洋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开展深海主题系列科普活动

9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海洋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大洋样品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组织开展系列海洋科普活动。线下活动以中国深海成就馆和常温样品库为主要展区,接待中国海洋大学、崂山实验小学等青少年团体及政府部门人员40余批次,累计1100人次参观,现场发放《深海资源探秘》等科普资料千余份;线上举办“潜入蔚蓝宝库,寻找深海奇‘石’”科普直播,联合多所小学通过光明网、科普中国等平台开展云探馆活动,峰值在线量达140万人次。活动通过馆校合作与新媒体传播,有效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成就,提升了公众海洋科学素养。


(各有关单位/供稿 黄娇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