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25年度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天地宝藏·四维科学嘉年华”圆满收官
为深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和中国科协《关于广泛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持续弘扬科学与科学家精神,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联合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民盟贵州省委,于 2025 年 9 月 13 日至 20 日成功推出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天地宝藏·四维科学嘉年华”。此次活动,学会通过“国家—省级—地市”三级科协同步联动,打通“科研—教育—传播”全链条,将“深空、深海、深地、深时”四重维度融入“百宝箱”式科普体验,通过学会官方视频号、“战略性关键金属科普平台”“地学之家”“哔哩哔哩”“科普时报”“蔻享学术”六大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累计吸引线上观众逾 10 万人次,点赞互动突破 20 万人次,为学会科普月赢得“开门红”。
本届嘉年华以“四维百宝箱”为核心创意,设置“星际穿梭站”“深蓝直播间”“地球改造秀”“大地百宝箱”四大主题单元。4位“科学领航员”与8位“宝藏主讲人”来自12家科研重镇——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南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科技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轮番解锁宇宙星辰、深海秘境、大地构造、宝石矿晶与土壤生态。一键跃迁多重坐标,足不出户,把银河与地心一并装进口袋。
主题一 星际穿梭站:触摸星河的时空列车
时间:9月13日(周六)09:30—11:30
主持人:蒋云 副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陨石和地外返回样品岩矿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①科普报告《逐梦星辰:人类探索宇宙的智慧之旅》
报告人:郑德顺 教授/博导(河南理工大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教育部一流专业负责人)
亮点:以“五幕故事”串联从神话宇宙到大爆炸的千年认知史,陪伴观众随科学巨匠一起将仰望星空的想象转化为数学、实验与相对论的理性光芒,感受人类逐梦星辰的澎湃征程。
②科普报告《天外来客——陨石的认识与鉴定》
报告人:陈宏毅 教授/博导(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从事月球—火星早期岩浆演化研究)
亮点:拆解陨石类型、手标本特征、岩石学密码、放射性测试及搜寻鉴定技巧,三分钟教会公众辨真假,同时揭开月球—火星早期岩浆演化的科研前沿,点燃探索宇宙起源的热情。
主题二 深蓝直播间:穿越海洋的二重世界
时间:9 月 13 日(周六)14:00—16:00
主持人:孙晶 教授/博导(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大陆岩石圈地幔演化专家)
③科普报告《珊瑚礁岛屿的前世今生》
报告人:徐利强 副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海洋环境演变方向)
亮点:以西沙群岛为“时间胶囊”,解码珊瑚礁如何记录百万年海平面升降、气候震荡与构造运动,揭示岛屿生长—淹没—再生的轮回,带观众一眼看尽南海“前世今生”。
④科普报告《蛟龙探秘:深海世界的第一现场》
报告人:余星 研究员/博导(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学会大洋深潜分会副主任,海底岩浆作用与地学大数据应用方向)
亮点:潜进3512米海底,用第一视角打开“蛟龙”8小时舱内实录:于黑烟囱畔撷取生命样本,在极端环境中完成原位测试,拆解潜器工程黑科技,透视深海资源与国家权益背后的深潜精神。
主题三 地球改造秀:亿年巨变的沉浸大片
时间:9 月 14 日(周日)09:30—11:30
主持人:王勤 教授/博导(南京大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岩石圈计划(ILP)执行秘书,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专家)
⑤科普报告《谁动摇了大地的基石?——华北陆块亿年“沉浮”之谜》
报告人:马强 教授/博导(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优青、学会侯德封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
亮点:揭秘华北克拉通从“金刚不坏”到“伤筋动骨”的深部反转,用岩浆密码讲述大陆沉浮,带观众穿越亿年感受地球深部引擎如何改写中国东部地貌。
⑥科普报告《走进丹霞美景,探索地球奥妙》
报告人:郑义 教授/博导(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国家优青、全球 Top 2% 顶尖科学家)
亮点:以赤色丹霞为屏,解码砂砾与铁元素写就的地球日记,揭示风、水与时间的雕刻魔法,让观众在如画峡谷中读懂亿万年地质史诗。
主题四 大地百宝箱:宝石到粮仓的硬核开箱
时间:9 月 20 日(周六)09:30—11:30
主持人:吕珍珍 高级工程师(西南科技大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新污染物迁移转化专家)
⑦科普报告《察“颜”观色——宝石的颜色及其鉴定意义》
报告人:余晓艳 教授/博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首批注册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英国宝石协会认证培训导师)
亮点:用“颜色密码”串联科学鉴定,从晶体结构、致色元素到光谱指纹,一眼识破天然、合成与染色宝石,让观众把“宝石身份证”看得明明白白。
⑧科普报告《查清五色国土,守护大国粮仓》
报告人:杨顺华 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科普作家一等奖获得者)
亮点:携三普最新航拍与显微美图,用“五色拼图”解码土壤健康,讲述黑土、红土守护粮食安全的幕后故事,奉上“舌尖下的土壤守护指南”。
八位“宝藏主讲人”把深空、深海、深地、深时的硬核发现译成大众语言——故事里讲科学,实验中秀魔法,弹幕里埋彩蛋;科学方法、创新思维与科学家精神在笑声、尖叫间悄然生根,点燃少年仰望星火的梦想。每场报告后,主持人从全平台精选 3–5 条高赞提问“现场追更”,主讲人即刻开启“彩蛋模式”延伸解读,形成“演讲—追问—再演讲”的闭环,让单向输出化作双向奔赴,科普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潮”出圈!学会更首次联动贵州省科协、民盟贵州省委,把“百宝箱”一键下沉到市州、校园、基地,宝石鉴定台、深海黑烟囱、丹霞秘境、五色土壤同步搬进直播间,大众足不出户也能“云摸矿石”“云养珊瑚”“云逛粮仓”。
“天地宝藏·四维科学嘉年华”——四大主题、八场主场报告,仅是学会科普月系列活动的序章。九月,学会各地分支机构将轮番接力,把科学的火种一站站传递。精彩不停,敬请期待!